您现在的位置: 地不容 > 地不容性状 > 正文 > 正文

专家提出农民不种地是好事,有利于农业现代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2/6/21 12:28:38

专家提出,农民不种地是好事儿,农民的减少,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施,对此,你认可这种观点吗?

中国人民大学教授、知名三农专家孔祥智表示,农民朋友不种地,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儿。

受种植收益降低、土地撂荒现象增加、外出务工收入大于种植收入等因素影响,农民从事农业种植不赚钱,不如顺应市场潮流,选择从事一些非农性工作,反而能获得更高的收入。

随着务农农民的减少,就有利于农业土地的整合,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施。

孔教授对此解释说,随着外出打工的农民越来越多,回来种植一亩粮食,可能一年也就赚两三百元钱,回来一趟需要好几天的时间,再加上来回的车票,根本弥补不了回乡种田的成本。

实际上很多地方也出现了全年撂荒和季节性撂荒现象,如果大家都不种地了,就有可能造成大面积的土地撂荒,这不利于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。

从另一个角度来讲,农民朋友不种地,或大部分农民朋友不种地,未必不是一件好事,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,减少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前提,只有农民更多地从事非农产业,从事农业产业链的延伸,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。

只有更多农民放弃种植,才能有利于土地集中,走规模化种植的道路,而非从事农业种植的农民,实际上收入是提高了,这是一件好事情。

对此,有网友表达了不同的观点,网友认为,至少从目前来看,农民是分为两个群体的,一是以年轻人为主的非农化转变,二是以中老年为主的种粮农民,而这样的分化并不矛盾,因为一个家庭之间,就存在这两种主体,这就说明,当前的农村,农业种植依然是获取收入的重要手段。

至于土地全年撂荒和季节性撂荒现象,只是针对一些土地相对不肥沃的丘陵、山区等,而这些区域的土地,也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,所以,所谓的土地流转,主要还是指那些土地相对肥沃,且有利于耕种的平原地区。

然而,在这样的地区,土地撂荒现象基本上不会存在,相反,随着粮食作物价格的提升,大家的种植积极性反而空前高涨。

还有网友表示,土地集中流转可能有助于农业现代化,但目前可能还无法全面推广实施,因为我国是农业大国,也是人口大国,土地流转后,一些没有非农化获益渠道的农民,如何就业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。

如种植亩菊花,传统种植需要大量的人力劳动,而采取农业机械种植,一台机械每天可以作业30亩左右,10台机械一天就可以搞定,仅需要60多人辅助劳动既可以完成,从这一点来看,选择规模种植绝对是件好事情,但农民原本的劳动需求如果得不到很好地安置,规模种植就不能健康地向前发展。

一旦土地出现大面积集中,若种植大户的种植失败,反而会对粮食安全造成更大的影响,那些动辄数千上万亩的规模种植,如若出现种植失误,后果还是很严重的。

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,种植大户还未摸索出一条成功种植的道路,很多种植大户因为种种原因,连年处于亏损状态。

所以,我们的农业种植,既不能学习欧美的大农场,又不能完全借鉴日韩的小而精,而是要寻找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种植之路,很明显,这条道路显然还在摸索前进之中。

但土地规模化种植依然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方向,只是如何实施才是问题的关键,也许,区域性试点是一个不错的模式,而后逐渐在成熟的地区逐渐推广实施,只有如此,才能让我们的农业种植保持更强的稳定性。

对此,你怎么看?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#个上一篇下一篇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diburonga.com/dbrxz/9541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Copyright © 2012-2020 地不容版权所有



    现在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