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地不容 > 地不容生境 > 正文 > 正文

孩子不盯着就不学习,有些规矩非但没帮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4/2/28 14:13:56

文/兰妈谈育儿

“读书学习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,志向和热爱也是伟大行为的双翼”

有位妈妈愁眉苦脸地说:

“我儿子都11岁了,看起来还一点也不懂事,半个小时的作业量,非要拖拉到二、三个小时,前几天还发现他偷玩手机,奶奶说无规矩不成方圆,我给孩子定了规矩、还设定了奖罚制度,学好了可以玩手机,学不好就罚多久不能碰手机,可孩子非但没有守住规矩,还总是偷偷地在被窝玩手机”

从孩子成长的心理学角度来说,立规矩就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秩序感,能够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

同时,当孩子知道如何做、做到什么程度时,那种清晰的被期待和目标感,也会带来满腹的安全感

规矩可以带来秩序感、安全感,但如果规矩的本身就是一个“错误”,那么规矩无法成为方圆不说,还会伤害到正在学习成长的孩子

春秋战国时期,赵武灵王准备效仿少数民族,把战车改为战马,把士兵长袍改为不影响战斗的短衣

可这一励精图治的改革想法,当下就遭到朝廷一众大臣的反对

大臣们认为,效仿蛮族的战马、短衣,这成何体统

而赵武灵王力排众议的坚持改革,也让赵国的士兵势如破竹,一跃而出成为当时的军事强国

最终,赵武灵王打破错误规则的改革行为,也让他赢得了国家的强大

错误的规矩需要打破才能迎来新的局面与突破,教育孩子也是如此

如果规矩本身可能就存在问题,那么继续坚持只会形成越来越难控制、越来越难管教的局面

所以,给孩子定规矩也是需要注意方法的,当规矩没有效果时,就要考虑规矩的本身是不是有问题

关于给孩子立规矩这件事,最近我采访了身边的一些例子,发现很多家长给孩子立规矩时都会犯一些“错误”

其中,给孩子立规矩容易犯的5种错误,规矩本身没有效果不说,还容易让孩子失去自控力:

第一种错误:

把惩罚当成规矩

快要吃晚饭的时候,儿子偏偏要吃饼干、喝牛奶

一想到因为吃零食而不好好吃饭的糟糕情景,妈妈想都没想地拒绝了

并制定规矩说:“必须要先好好吃饭,过后想吃零食可以视情况而定”

于是,得不到满足的儿子开始不停地纠缠、哭闹着

看到如此恶劣情节,妈妈一气之下给儿子一顿胖揍结束了争端,孩子抽泣着去吃饭

又或者,儿子总是趁着大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玩手机

妈妈为了防止沉迷游戏,定了个规矩“只要玩手机超过规定时间了,就罚你一个星期不能碰手机”

立了规矩,却又用打骂和惩罚来约束,这种把惩罚当成规矩的行为是最常见的错误

我们给孩子立规矩的本身是因为什么?难道不是为了秩序感和安全感吗?

如果我们把惩罚当成规矩,那么孩子就会认为“我是为了避免惩罚而行动”

很明显,避免惩罚而行动的方式绝不是为了“遵守规矩”,还有“躲猫猫”形式的不被发现

而这样把惩罚当成规矩的逃避,并没有锻炼孩子遵守秩序,反而还会想方设法地“偷偷来”

这就像是我们小时候上课偷吃零食、偷看小说,在家里偷看电视、偷吃零食一样

所以,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不要设计惩罚

正确方法:

我们可以把惩罚变成“如果这周饭前不吃零食,周末就带你去喜欢的游乐场玩”

也可以对孩子说:“如果回家能主动写作业,周末我们就可以看会篮球赛、打会游戏”

这些以激励为主的规矩遵守,一方面可以维持良好的秩序,另一方面也可以转移对零食和玩手机的沉迷执着

惩罚制度和激励制度,看起来似乎差别不大,但就孩子来说,当按时做某某事成为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diburonga.com/dbrsj/10285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Copyright © 2012-2020 地不容版权所有



    现在时间: